HOME
 

機械資訊 748期

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帶領理監事參訪永進機械

文/許文通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

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在今(2019)年3月25日帶領理監事團隊70餘人參訪永進機械工業,由董事長陳伯洋以及總經理陳伯佳(機械公會現任理事)親自接待。柯拔希表示,兩年來,永進機械在推動智慧化升級有卓越的成果。陳伯佳分享,流程數位化是YCM工業4.0的起點,也是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永續經營,成為最有附加價值之工具機廠

永進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4年,累積超過六十年工具機專業製造技術,生產高剛性、高穩定的專業工具機,以「超高品質、尖端技術、全方位服務」為核心價值,持續設計研發優質性能與配備的工具機。並以「永續經營,成為最有附加價值之工具機廠」作為公司願景,以「品質、技術、服務、交期」為核心價值,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快速服務及準確交期。
陳伯洋表示,現今,製造業正面臨產品交期短、客製化需求高、人力短缺、全球化競爭等多項挑戰,永進機械結合智慧設備、智慧自動化、智慧生產管理等多項技術,將其帶入工廠,並為客戶晉升「智慧工廠」做準備。
柯拔希表示,兩年前參訪時,永進已經全面推動智慧化技術,這次參訪看到永進的全面智慧化升級與成果,包含:智慧化的設備及智慧化的生產與管理等,尤其最新產品NFX800B-MPS多軸化智慧彈性製造單元,更於今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中,獲得「工具機研究發展創新產品競賽」—綜合加工機類「優等獎」。這些成果更證明永進過去的研發投入與生產優化已獲得非常大的進展。

YCMPS,實踐智慧製造的基本工

陳伯佳在簡報資料與大家分享,該公司的全方位產品策略是依據產業別需求,設計符合客戶需求的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在營運模式的轉型上,透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訊,將客戶納入閉迴管理循環系統中。要達到這些目標,導入智慧製造與智慧管理是必要的,再透過不斷的持續改善與標準化過程,將永進機械往工業4.0的方向持續推進。
在推動智慧製造過程中,必先將公司之生產管理做個徹底盤點與優化分析,豐田式生產管理(TPS)是最佳的學習範本,而TPS的重要內容與精神為「從接到客戶訂單到向客戶收款這段期間的作業時間,藉由移除不能創造價值的浪費,以縮短作業時間」。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特有的生產流程與競爭優勢,永進機械藉由學習TPS精神,並結合「5S」、「TPM」與「TPS」,對於本身的生產體系進行改善作業,進而創造屬於永進機械獨有的生產模式—YCMPS(Yeong Chin Machinery Production System),這也是永進機械實踐智慧製造的基本工。

流程數位化是YCM工業4.0的起點,也是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流程數位化」可以「改變」一切,這是陳伯佳與大家分享有關「智慧管理」的要點。並引用彼得 杜拉克的話:「如果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並指出目前的製造業生產製造上主要關鍵問題都來自於管理流程,其管理週期、反應時間與管理之意外皆大於生產製造流程,而管理之自動化程度更遠低於生產的自動化程度。
i-Direct便是永進所發展的一套智慧生產管理系統,重要組成內容包括:監控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知識數位化、績效管理化與流程標準化等五大部分,將生產流程從訂單、排程、報工、生產、品質、設備維護到出貨,全部囊括並整合於i-Direct系統中。該系統提供所有生產上的即時資訊,讓所有高階主管能從整體營運視角俯瞰每日營運成果,能做出最即時與最正確的決策。
i-Direct系統滿足工業物聯網需求,目前能連線工廠設備與各種CNC控制器與相關機器類型。搭配永進機械針對智能設備所發展之i-Pros系統,能提供設備所需之「智慧預診」、「智慧管理」與「智慧加工」需求,尤其在「智慧預診」功能上,能監控設備的健康狀況,預測未來主軸、軸向系統與泵浦等是否會故障,進而提前進行預防保養,以防止設備突然故障而中斷生產。
為了協助客戶邁向工業4.0,永進機械持續並聚焦開發多軸、高精度機台,整合機器零組件與夾治具、軟體開發,並且導入智慧生產管理系統,為客戶打造更全方位Total Solution服務。

換個思考方式,你的人生將遠遠超越他人

此次參訪永進機械,看到一家超過六十年的機械廠,如何從內到外的徹底改變,藉由不斷的檢討、改善,最終能逐漸成長、茁壯。「變革管理」是陳伯佳總經理與大家分享的管理心得,改變要從「人」開始,任何的變革最容易遇到員工的心生害怕與對立,害怕自己技術的落伍,害怕自己工作與職位不保。但變革該如何開始呢?陳伯佳認為,持續的溝通是必須的,讓大家更了解改變的必要性,才有助於各項變革的推動。所有的改變就由工作者本身最熟悉的地方開始,從每天都在執行的作業流程開始。
Back
電話: 886-2-23494666 ‧ 傳真: 886-2-23813711 ‧ 電子信箱: tami@tami.org.tw ‧ 會址 : 100 台北市懷寧街 110 號
版權所有 © 2004-2023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