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机械资讯 764期

专访盈锡精密工业总经理巫有崇
盈锡中小企业产学合作标竿 隐形冠军典范
养鱼理论:自己吃的鱼 自己养

采访,摄影/许淑玲
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 专员

盈锡精密工业成立于1989年,以所谓「黑手业」的传统代工起家。草创时期,董事长林国华在台中以精密零组件代工及生产为主。目前专门制造精密螺帽系列、精密零件生产与制造、螺纹研磨、精密机械轨道刮片等。
1999年由现任总经理巫有崇及执行副总经理巫有捷双胞胎兄弟接棒经营。巫有崇表示,接手时公司负债1,500万元,在1999年之前,盈锡可以说在风雨飘摇中渡过。
1992年时每月营收约60万元;1999年起,兄弟齐心经营,当时员工只有20余人,目前员工170余人,最高一个月营收达5,000万元,年营收约4亿元。
约5年前,盈锡开始转型之旅,一是用智慧制造推动数位转型,另一是以既有设备伸延,来生产工具机用「精密零件」提供制造服务,抢攻蓝海市场。巫有崇说:「未来期许成为全球可信赖的精密零组件的合作伙伴,更期许成为未来工具机产业的台积电。」

藉产学合作吸纳培育人才

在1999年,员工只有20余人,那时兄弟俩很清楚,公司规模不大,要寻找人才不容易。回想俩人受到职训中心的栽培,所以鼓励职训中心的学弟妹,只要来就读勤益、修平就给一个学期5,000元奖学金,到公司上班,提供薪资,包吃包住。因为当时的建教合作,提供源源不绝的年轻人才进到公司,盈锡才保有持续创新及转型的人力资源。
5年前,盈锡国际会议厅暨教育训练中心落成启用,有一个可以容纳102个人的会议室。巫有崇说,5年来,产官学研界前来参观的有430个场次,约15,000人次参访。
在学界(学校端)的参访: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产业状态,导正外界对机械产业是黑手产业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刚开始来参观的是高职及大学端,后来往下延伸到国三生,因为国三生即将分流走高职或是高中,让国三生了解选读高职的机械科、电子科、资图科、工管科等,依选读的科系,未来会从事的工作内容。同时让老师了解产业状况,有效缩小学用落差。
在产业界(企业端)的观摩,主要开放机械相关或跨领域产业的企业前来参观,除了解产业发展,「产学合作不是单一企业、单一学校、单一科系可以独立完成,需要众多企业共同来培育。光盈锡一家企业没有那么大的胃纳量」,一个专班有50个学生,不可由单一企业包班,盈锡每年可能选用2~3人,要由20~30家企业共同培育认养学生,让产学合作专班可以持续经营下去。也分享盈锡在产学合作如何选才、育才及留才。
三是官方的参访,供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参考。除了让政府了解中小企业在推动产学合作的现况,加上政府在推动的五+二产业创新计画,一方面也让政府了解中小企业在推动智慧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智慧制造亟需要整合性的人才,跨领领域的技术整合,资金需求及其他资源的挹注,来协助产业升级,这些经验可以提供政府修正产业政策的参考。
四其他参访有海外的贵宾,包括:APEC会员国,以及布吉纳法索、史瓦济兰、海地等邦交国前来观摩,主要在产学合作以及智慧制造推动的现况。

产学训 开启多元产学合作机制

巫有崇和巫有捷兄弟,来自南投民间鱼池乡,8岁失怙,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兄弟俩从小就懂得帮母亲分忧解劳,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算是苦学出身的技职人才也是业界楷模。
兄弟俩人国中毕业后就立定志向,想要学习一技之长,因此选择建教合作,到彰化高工和中区职训局(现在的中彰投分署)。巫有崇因缘际会到盈锡上班,当时公司只有6个人,因为有很好的技术及工作态度,受到董事长林国华的青睐,鼓励独生女儿与其交往,在1998年结婚,1999年将公司正式交给兄弟经营,时年27岁。
盈锡推动产学合作已经20余年, 从1999~2008年持续产学合作模式运作,目前很多高阶干部大多是透过产学合作的学弟妹留下来的,约60~70%是勤益人。
在政府(职训局)还没有推产学专班期间,很多学生为了升学而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2008年推产学携手专班3+4,是第一个产学专班模式,高职3年,1年级在学校上课,2年级在职训中心接受训练,3手级到企业实习,只要企业愿意用,学生也愿意留下来,可以不用考试直升勤益科大,让高职端和科大直接链结。之后,又推出1+3产学训专班,高职毕业,大一到职训中心实习,晚上上课,大二及大三到企业实习,大四可选择留下或离开。
双轨旗舰421,4天在企业实习,星期五、六回到学校上课。盈锡透过这样的模式和勤益机械科有1+3,3+4,双轨旗舰计划。因应迈入工业4.0智慧制造需要跨领域人才的整合,因此扩及相关科系及学校,包括:工业管理、企管、资管等相关科系。
因为十年教改广设大学,几乎人人有大学可读,导致学用落差严重,这也是技职人才流失的十年,必须要重新寻求务实的学习模式,高职端成为建教合作班,大学成为产学合作专班,从高职端串联到大学。
产学合作的好处:一是大学毕业就有4~5年的工作经验。二是可能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因为产学专班通常是国立科技大学配合,学费较便宜,有存钱的机会。三有学校端及企业端,也有职训中心,能够取得乙级证照及相关证照。四是大学毕业进到职场,在求学时期就在现场学习,有机会接下设计、开发、品管等工作。
巫有崇表示,什么设备能够产出什么精度的产品,要靠现场实务经验的累积。尤其是设计及开发工作,强调现场实务经验的重要性。尤其是3+4札根型的产学训合作,最能符合精密机械产业的需求。

养鱼理论-自己吃的鱼 自己养

透过产学合作每年都能留下符合公司需求的「适合人才」。巫有崇指出,适合的人才,一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以及不断学习的条件。二是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公司有向心力,选择「适合」公司文化的人才,尤其重要。
巫有崇分享,自创的「养鱼理论」。盈锡用「养鱼理论」来培育人才。未来5~10年公司需要什么人才,就放什么鱼苗进去,机械、工管、工工、资管……当鱼养大时,可挑选自己想要吃的鱼,中小企业通常不像大企业有能力钓鱼或猎人头。
他指出,首先要清楚产业发展的趋势及脉络,需要什么人才给予适当的饲料,而鱼池的环境就像企业的文化,也就「是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盈锡在5~6年前就开始和学校合作资讯人才的养成;目前资讯人才正职8人,学生7人,合计15人。因为智慧制造的关键在资讯,未来数据的分析、应用及演算将占重要份量。
巫有崇说,「台清交成毕业的学生给盈锡用,我也不要,我很清楚这种人才不会留在盈锡」,只要找「适合」的学生来配合就好,不用找顶尖学校「要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及立场」。
其次,中小企业要很体认,自己不培育人才,想要靠学校来培育人才,那是过去的思维。受少子化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和20年前的大学生在学习可能有落差,巫有崇认为,学用落差不是技术上的落差,技术落差本来就是顺应时代在改变,学校是培育通才的平台,奠定学识的基本能力,专业技能是进到企业,再学习符合企业的专业能力。
学用落差就是教出来的孩子,不符合企业所需,因此责怪学校没有教会孩子并不公平,但孩子为何不会?他说:「很简单,因为没有学习的动机、热情和态度」;他常和学生分享,高三时并没有操作过高级的设备,只用过传统车床、铣床,偶而一些CNC车床、Machine Center,到高三校外实习很幸运的操作一台1,000多万元TOSHIBA产的卧式综合切削加工机,而且是短短二个月就可独自操作,因为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与能力。
现在学生一开始,就想要学习车铣复机、五轴加工机的操作。但「马步没有蹲稳,去学那个东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巫有崇说:「学用落差不是技术上的落差,而是观念上的落差」。
盈锡透过内部的「学长姊制」来培育并健全员工的专业知识与实务经验,为鼓励指导员,每月给予「指导员奖励津贴」,再藉由外来的师资及新体验,来激发员工的新思维,促进组织创新。
厂内没有采用师徒制,因传统的老师傅教徒弟有世代隔阂,用学长姊制,大4、大3生教高3生。巫有崇表示,大一学生不是留不住,而是没有把火苗点燃,年轻人到陌生的环境容易恐慌,有学长姊照顾,会感到安心、放心,自然而然降低恐惧,提高学习意愿。

盈锡-培育技职人才的摇篮

经由产学训体制毕业,目前已在公司担任干部的有37位;包括:经理级以上:6位。副理:4位。课长、副课长:12位。主任、副主任:2位。组长、副组长:10位。训练师:3位。
盈锡90%人才来自产学合作,10%晋用优秀人才,80%都是透过产学合作模式留下来。
现在年轻人的思维不同以往,每年有20~30位不同学校,不同科系、不同产学合作机制的人才,源源不绝的进用,挑选6~7位符合的人才留下来。有自己挑选人才的机会,这些人至少有一年企业实习的经验,最多有4~5年经验。盈锡和勤益科大机械系的产学合作模式有:3+4,1+3,双轨旗舰、大四校外实习等四种模式,每种模式只会进用二个人,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同侪的比较心态。
目前厂内最年轻的是92年次,才约18岁,如果觉得年轻人很难教,可以请5~6年级生啊,都是苦干实干型的。现在已经是9年级生的年代,就要用9年级年轻人的思维来符合他们。
盈锡精密目前最年轻的同仁为来自台中高工产学训高三的学员及大甲高工的契合式专班的高三学生。
台中高工产学训产学模式为高一在台中高工上课,高中进入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中彰投分署受训一年,高三进入企业实习一年。大甲高工契合式专班为学生高一高二在大甲高工加强实务课程内容,高三进入企业实习一年。
目前在厂的高三生,总共有五位,为91~92年次。台中高工3位,大甲高工2位。
产学模式每年会固定提供名额让学生进到企业,不然学生会面临没有企业可去的窘境,尤其台湾的企业普遍不爱合作高职端学生,因为有交通和住宿的问题,但盈锡觉得产学可以往前一哩路,先向下札根高职端,让学生未来可以结合大学端的产学班,所以乐意投入,成为培育技职人才的摇篮。
产学合作的另一个模式是和学校教授进行技术创新的研发合作,这也是企业经常采行的模式。

破解产学合作的迷思

盈锡并不是一间很大的企业,为何没有人才匮乏的问题?巫有崇表示,台湾已迈入高龄化及少子化的社会,年轻人不愿意进到机械产业,但并不是完全不要,而是比率降低,在此情况还要让年轻人愿意进来,在薪资、福利制度、职涯规划、产业的愿景等,要让老师及学生知道;其次,要让相关企业愿意配合共同来育才。
为什么找不到人?因为企业不愿意开放参观,给年轻人一个学习的平台,盈锡愿意当产学合作的领头羊,虽然盈锡在业界的技术能量不像工具机、主轴、刀库、滚珠螺杆那么高,但平均年龄约26~27岁,因为盈锡自有一套培育人才的方法。
有些企业反应,实习的学生留不住?巫有崇说,有没有检讨为何学生来实习后就要离开?孩子进来就当 人力」用,不把他当「人才」培养。要有付出、也要回馈,盈锡的现场人员从高阶到低阶都是产学合作一脉薪传,懂得用同理心来带领职场新鲜人。
一般产学合作是老板想做,但底下干部不想做,因为教人很辛苦,年轻的学子不好教,换聘用社会人士会比较好教吗?产学合作必须要从上到下有一致的理念,才能上行下效。
没有参加产学合作的企业要思考自己有什么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当很多优秀的实务型人才都透过产学合作进到企业,还剩下什么人才会流到企业呢?
现在产学合作很多是学生挑选企业,而不是我要,他就愿意来。
产学合作的机制要先做好公司内部的整理、整顿。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吸引学生来实习,其次,要让学生学得到技术,不要重复性的工作,派给具挑战性的工作。现在重复性工作由自动化设备和复合化设备来就好。
时代在改变,年轻人的创意思维和旧有员工不同,不断有新血进来,巫有崇指出,企业本来就要有适当的人员流动,越资深的员工越怕改变,因为改变会冲击既有的福利和权利,反而不利组织的创新与变革。
学生对自己想要什么也要有定位。是大公司优?还是小公司好?大公司有很多学习资源,小公司有很多发展机会,端看自己的特质及企业用人的思维。这也是选择企业的关键所在。
巫氏兄弟对技职教育的支持及推动,并非说说而已。兄弟各有一双子女,都是就读技职体系。他表示,以前大学学理强,科大则是实务强,但现在技职、科大以学理为导向,又比不上普通大学的学理强度,在实务上没办法突显特色。儿子就读勤益产学训专班,女儿是台中家商毕业后,就读台科大。
很多人认为,因为巫氏兄弟出身技职体系,有产学合作经验,但是一般厂商没有这样的经验,巫有崇说:「再怎么辛苦都要留下产学合作的火苗」。要用心裁培第一届、第二届产学合作的种子人才,只要他们留下来,后进的学弟妹有人关照,留下来的机会自然会大增。
「我们做得到的,很多中小企业都做得到!」巫有崇说,依据中小企业处统计,2018年台湾中小企业约有146.6万家,占全体企业的97.6%。一般中小企业参观上银或台积电只能叹为观止,因为没有那个规模,很难做到。盈锡分享中小企业务实、接地气的产学合作经验,很多中小企业都可以做到。

厂内多元教育训练 员工充满活力

盈锡公司内部常态性的开设教育训练课程,免费让员工自由参加,星期一/萨克斯风,星期二/日文,星期三/英语,星期四/运动健身课程。兄弟俩也一起学习,展现旺盛的学习心。
盈锡很在乎年轻人的沟通表达能力,利用每天的早会,每个月的月会,让学生出来练习讲话,他说,年轻人要懂得表达,不管高不高兴或是认不认同,说出来就有修正的机会,因此,不限内容出来讲2分钟,就给100元奖励金。
参加厂内的语言课程,还有机会陪国外客户游日月潭等地,陪同吃饭算加班,盈锡处处用心,给予员工优良的学习环境,让员工成长。
巫有崇和弟弟巫有捷兄弟感情深厚,从高职开始俩人就5点多起床,从退伍至今,只要上班时间一定6:20到公司,没有一天超过6:30。由阅读联合、经济、工商、旺报、自由时报开始充满活力的一天,之后交换意见。早上一起上班,晚上一起吹萨克斯风,学日文、英语、运动健身,约7~8点时,再一起下班。
盈锡营造多元的学习环境,让全体员工每天活力满满。

凌云壮志 小零件成就大世界

盈锡的Solgan(口号、标语)「小零件成就大世界」(犹如企业精神)。盈锡的螺帽分三个等级,价格从一个70~80元,到最高一颗上万元。自许这颗螺帽可以锁在所有工具机上「我们觉得,这颗螺帽很重要,想要把它做得更好。」
「要成为世界的品牌,就要站在世界的舞台」,盈锡从2001年参加EMO展,从未间断,现在全球知名工具机大厂几乎都是盈锡的客户,这都是拜盈锡对产品的坚持所赐。
为了站上世界舞台,盈锡做好准备,包括:1999年开始陆续完成ISO 9001品质管理系统认证,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品质管理系统,ISO 14001环境管理品质系统等3个制度的认证。
盈锡的生产制造除了有精良的设备,还在2012年起建置「精密螺帽研发及检测实验室」,在2014年5月通过TAF认证,创下全球第一的纪录,以及「力量校正实验室」二座TAF认证实验室,用来验证自有产品具有优良品质、精度及功能。
在创新研发部分,盈锡取得约30张的发明及新型专利。自2008年起,透过政府的奖项自我肯定。2008年获得小巨人奖,2012年荣获国家磐石 ,国家产业创新奖(产品创新、行销、组织、流程及技术等)。去(2019)年获得卓越中坚企业殊荣,是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典范。今(2020)年荣获劳动部友善职场的奖项,巫有崇表示,企业除了赚钱,还要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盈锡还有政府立案的企业志工队,慢速垒球队,也有运动健身中心。
获技职教育贡献奖肯定,盈锡今(2020)年8月荣获「第五届技职教育贡献奖」团体奖,这个奖项每二年一次,每次三家团体奖,今年团体组获奖者包括台湾区冷冻空调工程工业同业公会、汉翔航空及盈锡精密及有等三个团体。盈锡精密因积极投入与学校合作执行产业大学计画,规划技职人才预聘制度、成立奖助学金与赞助技能竞赛而获得肯定。
盈锡透过奖项来「自我肯定」,让年轻人知道,虽然只是一颗螺帽,也可以在世界舞台发光、发亮。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年轻活力是盈锡的优势之一,盈锡用感恩、惜福的心,来经营企业。期待智慧制造及精密零件成功转型,弯道超车成为未来工具机产业的台积电。
Back
电话: 886-2-23494666 ‧ 传真: 886-2-23813711 ‧ 电子信箱: tami@tami.org.tw ‧ 会址 : 100 台北市怀宁街 110 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