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机械资讯 761期

台湾齿轮设计与制造智慧化现况

文/石伊蓓 台湾科技大学机械系教授
吴育仁 中央大学机械系教授
冯展华 中正大学机械系讲座教授
廖昆隆 三隆齿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前言

台湾在工具机领域发展迅速,产业聚落完整,近年来工业4.0兴起,以虚实整合系统、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三元素所组成的智慧工具机开始快速发展,智慧工具机除了使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且透过物联网将整条生产线串联起来成一个机联网,并利用各种感测器回馈生产现况与数据收集,将生产线搜集的大数据透过云端计算及比对,立即反馈回工具机上并即时优化加工参数,这样的闭回路生产系统,使得刀具使用寿命提升,加工机整体效能也获得提升,更可以藉由即时数据监控大幅增加产品良率,并同步建立完整的生产履历与品管报告。而前述技术近几年也逐渐应用于齿轮设计、制造及齿轮加工机上,以提升齿轮生产可靠度、精度及产品附加价值。

近年全世界齿轮智慧化的技术突破

由于电脑运动控制技术的高度发展与整合,工具机产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工具机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渐渐人性化与智慧化,以齿轮工具机而言,由于数控技术的大幅进步,大部分的机种已能做非线性NRBUS多轴同步运动,因而提高了齿轮制造弹性。近三十年来齿轮工具机在智慧化的具体呈现大略有两个层面:设计智慧化和制程智慧化。各家齿轮设备厂,无不积极发展电脑辅助齿轮设计软体,对齿轮齿面实施各式修形,以提高齿轮对的接触性能,来因应产业对高转速、低噪音及高精度齿轮的需求。
相较其它加工设备,齿轮机结构相对复杂,传统齿轮加工机,需透过手动设定线性设定轴,将刀具和工件移到相对切齿位置,再利用各式机构做各式切齿运动,如齿深进给、创成、刀具工件对滚,以及动态齿面修整运动。以传统伞齿轮切齿机为例(图1(a)),其机械设定多达9个,过多的轴数及复杂机构设计对机台刚性和精度维持都相当不利。Gleason在1991年提出革命性的创新伞齿轮切齿机设计,并发表于美国专利4981402[1](图1(b)),简化机台轴数为3个正交线性轴和3个旋转轴,并同时取消机构设计。理论上6个自由度即能满足所有切齿加工运动,Gleason 率先掌握数控技术的契机,透过齿轮理论与数学运算,将多轴线性设定转换为空间六轴非线性运动,为齿轮制造智慧化的先驱。
随着机台关键技术的突破,比如机台刚性、直驱马达(Direct Drive Motor)、电子齿轮箱(Electric Gearbox)、液静压轴承等,再加上齿轮刀具设计与材料及表面镀膜的进步,除提升齿轮精度达DIN 6级以上,干切削技术的开发也大幅提高刀具寿命和切齿效率。近10年,控制器整合Windows系统,使得机台更加智慧化,例如西门子提供OPC UA介面,软体工程师可以C++、C#和Visual Basic整合开发人机介面软体,实现机台动态资料读取,以及监测机台运转状况等。操作者只需透过人机介面输入齿轮数据(如圆柱齿轮和蜗杆蜗轮等加工),或汇入机械设定资料(如伞齿轮加工),软体自动产生NC加工码,并上传到NC控制器。机台可串联公司内部网路系统,由云端安排工序及监测机台状态,亦可透过网路与设备厂连结,做远端机台故障排除。为求加工精度稳定,发展温度补偿技术应用于齿轮加工机,笔者犹记得早期操作CNC机台研磨加工时,需先空跑暖机程式,这类举措在现代化数控齿轮机台应已不复统,大幅节省人力成本。
世界领先齿轮加工设备厂在伞齿轮加工有美国Gleason 和瑞士Oerlikon(见图2(a)),在圆柱齿轮加工,则有德国Liebherr滚齿机(见图2(b)),瑞士Reishauer 创成磨齿机,德国KappNiles成形磨齿机,以及德国Pittler强力刮齿机等。这些高端产品皆搭配最高等级控制器如西门子840D或Fanuc 30i,可以做到6轴m等级伺服同步进给。友善的人机介面设计,简化操作者设定加工参数程序,以及具备预警功能,可减少因人员操作错误而发生撞车,并监控机台各装置状况,如油压、气压及夹持力等是否不足,让操作者可适时做调整。
现代的齿轮制造,齿轮量测仪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将齿轮制造工艺提升到m等级。齿轮量测中心亦是智慧机器的最高展现,现代齿轮量测仪多为四轴结构设计并搭配三维扫描式探针,以PC-based控制器开发各种齿轮量测软体,比如量测渐开线圆柱齿轮、蜗杆蜗轮、伞齿轮、链轮、滚齿刀,以及刨齿刀等。量测机内含齿轮理论,根据操作者输入参数,计算探针空间量测位置,检验齿轮或刀具齿形和齿长方向误差,以及节距误差,并依建立之DIN或AGMA公差资料库,评估工件的精度等级。
Klingelnberg这家超过150年的德国公司,在1999 年推出新一代P系列齿轮量测中心,相较其它厂牌,其量测齿轮和刀具种类最为完备,且量测精度稳定,在业界获得最高评价,图3为最新的P系列齿轮量测机种。几家量测机厂商也急起直追,比如Gleason的GMS系列,日本大阪精密CLP系列,以及中国大陆纳诺精密GRADEY系列等齿轮量床。整合非接触量测比如照相或光学雷射量测,为下一代量测机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可以加快量测速度,也能解决小模数量测困难的问题。Klingelnberg推出新的接触式和光学量测混合系统,使用探针量测齿面误差,再以光学量测节距和齿厚误差,宣称能降低40%的测量时间。
圆柱齿轮切齿和CNC研磨机,在降低制造误差方面相对简单,机台人机介面上即具有齿面误差修正功能,操作者输入量测报告之误差值,程式自动补正并产生新的NC加工码,根据以往经验只要一次修正即能得到不错的结果。另外,大型齿轮研磨机皆配有线上量测系统以测量工件齿轮之齿形、导程、齿厚以及节距误差,程式自成一闭回路系统,自动产生修正NC程式。然而伞齿轮的修正则没有这么单纯,需要透过齿面数学模式,计算机械设定修正量。图4为这几年应用于伞齿轮切削的闭回路制造,以量床检测刀具和齿轮齿面拓朴误差,再分别计算刀具和齿轮的加工机械设定修正量,以进行误差修正。齿面误差修正是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分析各机械设定微小变化对齿面误差的影响,进而建立如图4所示的闭回路制造技术,以线性回归计算机械设定修正量。目前世界也只有Klingelnberg和Gleason两家公司提供较完整的伞齿轮闭回路制造方案,而国内中正大学、台科大和逢甲大学因执行科技部价创计画,已全然掌握闭回路制造的关键技术。
干式切削(Dry cutting) [2]因不须冷却液,加上切削效率远高于湿式切削(Wet cutting),为齿轮量产制造带来很大的变革。使用硬质合金(Carbide)或粉末冶金高速钢(PM-HSS)基材刀具进行高速切削,其实很早就应用在一般铣削加工,然而因滚齿加工有切削不连续的特性,造成刀具容易磨耗,因而限制干式切削在齿轮制造的发展。直到20年前,材料科学的进步,藉由添加其它合金增加刀具基材的韧性,采用PVD镀层降低切削摩擦力并阻隔热对基材的影响,大幅提高刀具寿命,再加上CNC机台拉高切削刚性和动态性能,进而促成干式切削在齿轮制造的应用成为可能[3]。齿轮干式切削发展至今,以K-grade的碳化钨(钴含量6~12%)和PMHSS基材及耐热性高的TiAIN和AlCrN镀膜(使用温度界于900~1100 °C)刀具最常被使用,且刀具寿命最好。刀具切削圆周速高达300m/min,为湿式切削高速钢刀具(HSS)的3~4倍,在产业界有非常好的应用实绩,国内干式切削成功的应用范例,有华镛机械的圆柱齿轮加工,和亚格齿轮的伞齿轮加工,及迈萃斯公司开发的干湿两用的切削滚齿刀等。
Gleason在1996年芝加哥国际工具展(IMTS)推出可使用干式切削的凤凰系列(Phoenix)伞齿轮切齿机,隔年Klingelnberg立即推出C28系列干式切削伞齿轮切齿机,两机台皆为CNC六轴架构设计,只需更换刀具和NC程式码,即可实行面铣式(Face milling)和面滚式(Face hobbing)两种加工法。长达20多年的研发,两家厂商在刀具设计、切削条件和机台调适上已发展的非常成熟。干式切削在齿轮加工有非常多的优点,如提高切削效率、改善齿轮品质、降低制造成本,以及环境友善等。因为不需要冷却液,也不用冷却机和排削机,机台占地面积缩小30%,而且没有切削液处置和回收的问题,以量产伞齿轮而言,厂商选择干式切削将会有比较高的利润。图5为Gleason 面铣式刀具,采用条状刀刃,可选择2面或3面磨锐,前者在重磨后,因前刃面没有研磨不需要重新镀层,后者则需要,在使用上,3面条状刀刃有较佳的评价。条状刀刃刀具需要有专用刀刃研磨机和校刀机,这将会增加产线前置设备成本,和较多的刀刃研磨和设置时间,因此厂商若只做少量多样生产则需多方评估。

近年台湾齿轮智慧化的突破

国内工具机2019年出口值约3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因齿轮加工机的背后包含着高深的齿轮原理和诸多的数学运算,使得开发门槛高于一般机台,这也是厂商较少发展齿轮机的原因。藉由产官学研通力合作,部份国内厂商投入齿轮专用机的研发生产,也开始贩卖并得到不错的评价,比如迈萃斯(原为陆联精密)的成形磨齿机、创成磨齿机、蜗杆磨床、创成磨齿机、滚刀磨锐机、以及伞齿轮切齿机,和大工业的滚齿机和刮齿机。国内这些齿轮机的开发多是企业与学研单位如工研院、中正大学、台科大与逢甲大学等合作,以缩短国内产业跨足高智慧及高单价的齿轮专用机领域的时程,以下举几个近年产业与学研单位合作开发的实例。
(一)和大工业与工研院、逢甲大学(徐瑞宏)、中正大学(冯展华)开发滚齿机、刮齿机
近年来为跟上「工业4.0」的革新脚步,和大工业于嘉义大埔美设立智能工厂,对于齿轮加工自动化、可视化、自动量测及品质监测与记录等各项需求与实践。除了使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还透过物联网将整条生产线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机联网,并利用许多感测器回馈生产现况与数据收集,大数据透过云端计算及比对,立即反馈及修改加工参数,这样的闭回路生产系统,不仅让刀具及机台的效能提高,更避免不良品的产出,且同步建立完整的生产履历与品管报告,据业者表示:不仅提高产品良率,更可减少八成的人力。
和大于2019 TIMTOS首次发表由CNC滚齿机HGH 250(CNC Hobbing Machine)如图6、齿轮倒角机HGD250-NC2(Gear Chamfering and Deburring Machine)、齿轮转动量测机(Gear Rolling Tester)及机械手臂等多台设备整合连线的齿轮智能化生产系统,系统包含齿轮加工、量测及倒角等自动化制程,并以机械手臂代替人工对所有工件自动夹取移动,且各机台状态讯号可开放撷取,其中更包括了自动量测及尺寸补偿更是系统中关键的智能化技术。生产过程的检测与记录可即时反应制程中的品质与问题,亦能透过记录统计追溯生产履历或进行生产改善,和大机械部对齿轮制程中的检测设备与生产记录整合也发展出齿轮啮合检测、自动内外径量测机、伺服压床搭配机械手、CCD、雷射雕刻机、QR(Bar)Code读取机的整合技术。
(二)三隆齿轮股份有限公司与工研院开发智慧型IoT 齿轮箱寿命预测及保养技术
台湾的精密齿轮箱生产大厂三隆齿轮股份有限公司在智慧型IoT齿轮箱寿命预测及保养技术有重大突破,除了依AGMA(美国齿轮制造协会) 标准规范设计精密齿轮外,所有齿轮箱经电脑模拟运算及应力分析安全强度之计算,创造出最佳传递效率、低噪音、高扭力之优质齿轮箱组合架构,目前更在部分生产的齿轮箱,配备振动感知器、油温感测器、润滑油品质感测器等,配合IoT无线传输技术收集相关数据并透过频谱分析软体,协同客户推动齿轮箱预知保养及生产智慧化,因为有了负载相关数据的支持,客户能在安全的条件下提高产能,并能透过预知保养,避免设备临时停工的损失,更可将相关数据提供齿轮厂,优化设计的依据。三隆齿轮公司最近更投资设立齿轮新厂,投资设立直径三米以上的大型齿轮生产线,预期跨足风力发电等大型齿轮箱市场。
(三)华镛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齿轮干切削技术
华镛机械工业在台湾机车齿轮市占率超过40%,也是德国Linde、加拿大Bombardier、日本大金、大陆的潍柴(Weichai)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供应链,华镛机械引进日本三菱干式滚齿技术,是国内少数将齿轮干式滚齿技术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厂商,其干式滚齿切削速度是传统滚切速度的3~5倍,达到了200~300m/min,使用特别镀膜的高速钢滚刀,这种镀膜有助于减小刀具与工件材料之间的摩擦,刀具寿命是一般湿式加工的5倍,而且表面粗糙度显着降低。
华镛机械在干式滚齿切削技术深入钻研及实验,使其齿轮不仅在品质及精度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在价格上也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干式滚齿不用切削液,不但节省资源,降低制造成本,而且没有环境污染,符合华镛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理念。
(四)前瞻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正大学(冯展华、刘德麒)、台科大(石伊蓓)、逢甲大学(徐瑞宏)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伞齿轮加工机
中正大学在精密机械的研发已有多年,冯展华教授在齿轮机的研究更已超过30年,2017年科技部启动价创计画,开启中正大学齿轮技术商品化的契机。由中正大学所组成的前瞻传动科技团队,透过长期在齿轮机的研发成果,以虚实整合的智慧机械概念,设计出「F280六轴同动螺旋伞齿轮加工机」与「S280五轴同动数控伞齿轮研磨机」(如图7所示)。目前已通过产业界的加工稳定度测试验证,并荣获2019年科技部未来科技突破奖及学术创业先锋奖两项殊荣,亦于108年7月31日筹备成立「前瞻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瞻传动科技的产品「F280六轴同动螺旋伞齿轮加工机」是100%的台湾制造,其设计图、有限元素分析等由刘德骐博士与林清源执行长共同开发,软体(如图8所示)则由冯展华教授、石伊蓓教授的团队所完成,此一机台包含了齿轮双面双切削工法、直立式机台设计、智慧化数控路径、适应性切削力、虚拟实体整合系统等关键技术,其虚实整合软体则可透过机联网的建立,即时侦测设备状态,并累积为大数据,提供上层云端平台分析应用,相较于国外大厂的齿轮机,前瞻传动科技的齿轮机,不但价位仅需国外大厂的一半,且目前所通过的各项测试,成效都不输国外设备。
除了既有搭配的软硬体架构外,团队设计了Digital twin (数位双生)平台与健康诊断,在加工前先以软体模拟实际加工的状态,确认后再由机台实作。健康诊断则是侦测设备温度与震动,并与存放在分析平台的机台原始正确资料比对,随时校正设备零组件。整合智慧化功能,以加工性能、价格及服务等3大竞争优势抢攻精密齿轮加工设备市场,应用市场包括汽车(含电动车)、精密机械传动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前瞻传动科技的产品自齿形设计至加工路径规划,均可提供客户完整之生产方案,且具备整合切齿、磨齿及量测等3大核心设备的优势,其设计之齿轮软体的设计参数与美国大厂Gleason及德国大厂Klingelnberg相符,可取代国内对欧美高阶齿轮加工设备之采购依赖,在同级产品的价格也低欧美大厂将近60%,相当具有竞争力。
(五)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工研院及台科大石伊蓓教授与台大李志中教授开发摆线齿轮减速机设计技术
台科大机械系石伊蓓教授近几年为能使学术研究能应用于实务,积极与多家厂商合作执行产学计画。为便利厂商使用,因此研究团队投入相当多时间,建立C#程式结合OpenGL开发齿轮设计软体介面技术,期间编写数百个数学解值及齿轮计算类别库DLL(Dynamic-link library)。由于设计软体功能要求日趋复杂,近两年开始导入MVVM(Model-View-ViewModel)架构于C#程式开发,以增加设计软体的可扩充性。研发技术及开发软体已对国内产业做出重要之贡献。
石伊蓓教授、台大李志中教授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及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摆线减速机,摆线齿轮减速机为关节型机器手臂的关键零组件,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为(1)输出扭力、(2)角度传递误差、(3)背隙,及(4)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在设计阶段,让减速机能满足各项性能需求为最重要课题。石伊蓓教授最近分别与工研院和上银公司合作计画,分析RV摆线减速机和上银自己开发的摆线减速机之各项性能。上银公司是国内最大传动零件厂,近几年来开始投入机器手臂减速机的开发。石教授研究团队透过软体开发以缩短减速机设计时程,并确保设计之减速机性能和寿命能符合需求。
软体以C#之MVVM 架构结合OpenGL开发,研究内容包含(1)摆线齿轮齿形数学模式、(2)三种摆线齿轮齿面修整方法、(3)SolidWorks API非标准和标准零件自动产生、(4)考虑制造误差下之多齿接触齿面接触分析、(5)角度传递误差分析、(6)背隙分析,以及(7)ANSYS 减速机接触应力和扭转刚性分析。
(六)迈萃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正大学合作开发创成磨齿机台
迈萃斯致力于齿轮加工技术的精进与开发,自1994年创立以来,延续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机械所的刀具技术,整合一流大专院校的学术研究资源,建立了滚齿刀和刮齿刀的生产线,成功并稳定地销售于欧美、亚洲等市场。近年来积极投入研发创成磨齿机台的开发,包含:齿轮成形磨床、蜗杆磨床与刀具磨锐机等(如图9所示),并于2019 TIMTOS展发表自行开发的PC-based智慧型交谈视窗软体(如图10所示),支援完整的加工程序,操作者不需经过程式编写训练,只需要依据工件图纸上提供的参数设定,透过对话式步骤输入设定齿轮磨削条件,导入齿轮啮合原理(Gear Theory)、计算几何方法(Computational Geometry)与最佳设计方法(Optimum Design Method),计算出修砂厚度、压力角补偿等资讯,并自动产生NC程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使得齿轮制造技术得到落实。
目前国内对砂轮材料的烧结技术与机台颤振的改善能力也逐年上升,然控制器的开发仍然较为缓慢,若国内能自主研发控制器,透过产、学、研的共同合作方式,落实产品的精度与可靠度并创造高价值之齿轮对,更提升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及主导权力,故开发新机型磨齿机也是国内一项创新的挑战。
(七)中央大学吴育仁教授研发珩齿关键技术、与迈萃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连续蜗杆砂轮创成磨齿之抗曲面扭曲及降噪磨削纹理控制技术
齿轮模组大量应用领域在于汽车市场,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5,6],2013年全世界总共销售了140万辆油电混合车及纯电动车,但预期将成长至2020年的660万辆,中国大陆更提出了2025年全面禁止汽油车,大量的带动了电动车零组件的需求量,电动车使用马达和变流器取代原有变速箱的功能,也使得齿轮传动必须承受更大的负荷扭力,因此高速、高刚性、低噪音的齿轮制造成为了近几年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达此目的,齿轮珩、磨加工为制造高品质齿轮的核心技术[7, 8]。
珩磨加工法适用于硬化齿面研磨,且具有可加工长轴齿轮工件、研磨效率高、可产生低噪音齿面磨削纹理之优点,中央大学机械系吴育仁教授研究团队[9-11]于2015年对内、外啮合珩齿(Gear honing)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如图11所示),在外啮合珩齿加工部份提出Anti-Twist齿面珩磨技术,并证实具Twist-Free鼓型齿面相较于不具无扭曲修整的鼓型齿面,可降低齿轮对传动误差及改善齿面接触应力分布。此外,在CNC内啮合珩齿加工及齿面修整技术之研究,创新提出可在具有长齿面宽之齿轮件上珩磨出双鼓型修整之加工方法及数学模型;更提出在CNC珩齿机上进行闭回路齿面拓朴修整之方法及数学模型。目前国内齿轮制造厂现行之珩齿机为欧美厂牌,国内尚无自行研发珩齿机之厂商,若可掌握前述关键技术,未来可有助于CNC珩齿机之开发。
此外,吴育仁教授于2019年取得科技部优秀年轻学者研究计画,对于现今较为先进之「连续蜗杆砂轮创成磨齿之降噪磨削纹理控制技术(如图12所示)与抗曲面扭曲(Anti-Twist)技术」以及「强力刮齿(Gear skiving)加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与迈萃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学合作计画,结合学界以及业界的资源,预期将可提升国内磨齿机[12]及数控工具机之附加价值,并提升齿轮精加工品质。
综观台湾中、小型齿轮厂智慧化的程度,离完全的智慧化工厂仍有一段距离,分析其中原因大致可分为硬体与软体两大部分:
(一) 智慧化工厂建置困难
  由于整条完整之生产线在初期的建置成本非常高,台湾中、小型齿轮厂几乎无法负担,且大多为少量多样的生产模式,达不到规模经济。即使是一般传统汽机车齿轮生产工厂,虽部分产品可达规模经济,但碍于旧有厂房及设备的配置,无法如新建生产线有着顺畅的动线,也是厂商投入资源时会加以考虑的因素。
  产线中的CNC加工设备,因原先购置时无闭回路生产的功能,即便透过线上或线下量测,仍需透过人工修改加工参数,目前大多仅止于数据的收集,后端分析及运用仍靠人力。再者,旧有厂房建置仍以生产部门来区分;如车床、铣床、滚齿、齿研等部门,非生产线一条龙概念,因此工件移动时如何建立正确的生产履历,将会耗费较多的成本,加上受限旧有厂房的规划,增加了硬体问题突破的困难。
(二) 虚实整合硬体软体整合困难
  而在智慧加工机虚实整合方面,是针对制造系统的不同面向建立各种虚拟模型,并利用虚拟与真实物理系统之互动介面,可由机台的感测器、CNC控制器的参数与使用者操作历程取得生产过程的资料,并建构云端资料库以储存来自感测器、生产管理、品管系统相关的资料,实际上多数智慧工具机仍有困难达到完整的虚实整合,原因在于软硬体两端的系统相容性,台湾制造厂除了使用台湾自制之厂牌的工具机以外,受限于许多核心技术仍掌握于日、德及美等大厂手中,因此对于外购工具机还是有非常大的依赖性。
  而台湾中小型齿轮厂对于软体方面的投资,在总投资资产所占比例不高,加上各制程的设备来自台湾、日本、欧美等不同厂牌,齿轮机的软体都需由制造商自行开发,由于拥有软硬体技术,国外大厂的齿轮机售价昂贵,其硬体机器的价格高昂,再加上另售的软体,对中型企业来说也已难以负荷,由此也可看出目前厂商痛点。再者,在未能充分掌握设备设计概念的态势下,在加工参数的资讯整合,是有相当的难度,目前仍多以单制程机联网先行,进而扩大至全制程,除了现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外,也需导入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方能确保完整生产履历。
Back
电话: 886-2-23494666 ‧ 传真: 886-2-23813711 ‧ 电子信箱: tami@tami.org.tw ‧ 会址 : 100 台北市怀宁街 110 号
版权所有 © 2004-2023 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