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精機成立於1954年,以牛頭刨床為核心業務,1976年以自有品牌Victor行銷,1979年進入數值控制CNC車床時代,1985年成立鑄造事業部,1988年成立塑膠機事業部。目前在台灣有四大廠區,大陸有三大廠區、海外七大分公司。 |
台中精機董事長特助黃怡穎(第三代接班人)表示,台中精機在鑄造、加工及鈑金三個項目都是自製,在關鍵零組件投注很大的心力,建立一條龍的生產方式,有7成的關鍵性零組件都是自製,可以有效確保品質與交期。2017年起開始推動數位轉型專案。產品應用在航太、汽車、自行車、傳動元件、3C、水五金、傳統……等產業。 |
全球營運總部暨智慧工廠設計理念:由於地勢高低差21公尺,以起家機台牛頭刨床為發想。當時設計師寫下:「龍橫山脊 頭磐山;距雄勢 順行而下」 |
台中精機廠營運總部位在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土地面積約9,390坪,建築樓地板面積約19,2345坪。包括:行政暨研發中心,智慧製造工廠及資材物流中心。 |
新廠也是一座智慧綠能大樓:包括智能系統、綠能系統。裝配現場,包括:中心機產線、車床產線、大型機產線。半成品現場有電氣箱模組區、軸向模組區 |
在加工現場:建構四條V4.0自動化加工生產線,透過物聯網架構及機器手臂自動加工多達134種以上,少量多樣生產CNC車床及綜合加工機的關鍵零組件。 |
顧客創值應用中心提供顧客從單機到整線的生產規劃,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 |
引進德日高階加工設備,主要機械設備:德國WALDRICH COBURG五軸加工機1台,德國WALDRICH COBURG龍門磨床2台,日本安田(YASDA)臥式綜合加工機1台,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3億元。精度與品質向上提升,向德國及日本看齊。 |
組裝現場的立體自動倉儲約有10,000個自動倉儲儲位(料盒或棧板),及七台無人搬運車(AGV),每日早上10~11點及下午3~5點,由AGV車把要組裝的料件配送到機台旁,供組裝使用;另外,也投資恆溫主軸實驗室&三次元量測(添購蔡司三次元量測設備及周邊設備,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650萬元。也因應高齡化及少子化,設置培育技術人才的技能道場。 |
多項裝置藝術品,包括:浴火鳳凰,寓意:台中精機1998年遭逢亞洲金融風暴陷入財務危機,因而下市重整。歷經15年的勵精圖治,終於在2013年完成重整,象徵公司浴火重生的過去,以此為借鏡。大廳還有吸睛的草間彌生的南瓜作品,寓意:囊括(南瓜)天下,業績長紅。 |